筲箕灣崇真堂 | 漁民避風港灣,香港客家人士叢聚之區,曾受爆炸案波及卻完好無損,一座上帝眷顧的教堂!

0
筲箕灣崇真堂 | 漁民避風港灣,香港客家人士叢聚之區,曾受爆炸案波及卻完好無損,一座上帝眷顧的教堂!

筲箕灣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居住。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而名。早期香港原居民中的漁民主要集中於柴灣一帶。 18世紀中葉,漁民發現筲箕灣為避風良港,所以陸續吸引漁船停泊於筲箕灣,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小商埠,並成為香港島、九龍和惠州、潮州等地的漁穫集散地。同時也有一些來自惠州的客家人於筲箕灣山頭開採花崗岩,並在岸邊建簡陋房屋。

source:pinterest

此時,基督教宣教機構巴色差會派了華人宣教士郭士立來到了這裡,以客家人為福音對象,故此再這個地區開始創辦教會。至於聚會的地點也因應客家人聚居於偏遠地區而設立,包括西貢十四鄉、黃宜洲,粉嶺的崇謙堂村等地,也有因應信徒的工作地點而建立。筲箕灣崇真堂便是其中一間當時建立起來的教堂。

source:pinterest

1862年建立的崇真會筲箕灣堂以客家信徒為多。客家人多從事畜牧、種植、建造業,也有不少客家人在山上採礦為生。在崇真會筲箕灣堂還沒建立以前,當時筲箕灣的客家信徒都是徒步由筲箕灣前往西營盤守禮拜及受洗。

後來,巴色差會獲香港政府批出筲箕灣138地段,差會撥款資助建堂,筲箕灣信徒及教友,合力於1863年在筲箕灣建起了禮拜堂及傳道人住所,稱之為巴色屋,路段乃命名為巴色道。當時教會地址為巴色道一至四號。

source:FB@筲崇skwttc

1933年,教堂建築再次重建,並且建成第二所禮拜堂,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舉行開幕禮。 1914年12月8日香港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淪陷,教堂遭炸彈炸穿損毀,後更被日軍佔據為憲兵司令部,教會聚會被逼停止,檔案文獻失散。

source:FB@歷史時空

幸得數位忠心教友忠心據守,盡力保護產權及教堂建築物。 1945年戰事結束,香港重光,教友陸續遷回筲箕灣居住,一起重建教堂。後來,教堂及學校建築物還經歷了兩次鄰近政府軍部火藥庫及建築公司火藥庫發生大爆炸波及,蒙主保守,只是建築物輕微損毀,教友及學校師生皆無受傷。

source:FB@筲崇skwttc

教堂在1977年因人數增長,禮拜堂地方不敷應用,議決籌建第三所禮拜堂。 1984年新堂落成,造價五百多萬,全都是由教友們籌款自資建成的。

如今,教堂已經從「客語教會」轉化為「香港教會」、積極興辦包括中、小、幼等各年齡層的教育事業、社區服務及傳揚福音。上帝讓崇真堂座落於筲箕灣,見證這個地方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社區,隨著歷史巨輪轉動,看見這個社區不斷轉變,當中充滿挑戰及機遇。而教堂的存在,是這里居民世世代代的信仰寄託,也成為居民們的祝福。 「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耶二十九7下)

筲箕灣崇真堂

地址|香港筲箕灣巴色道四號 4 Basel Road, Shaukiwan, Hong Kong
電話| 2567-2620
官網|http://www.skwttc.or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kwttc/
Google Map|

圖片來源| pinterest FB@歷史時空 FB@筲崇skwt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