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道歉 | 榮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及「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一場口角之爭,卻真實呈現了國家現況

0
給我一個道歉 | 榮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及「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一場口角之爭,卻真實呈現了國家現況

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終於四月上旬完滿落幕,這屆依舊猛片如雲,涵蓋題材廣泛。筆者認為參與電影節除了能跟影人交流和搶先觀影外,最為難得的是在大銀幕上看到甚少會在香港正式上映的一眾外語電影。

這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部黎巴嫩作品,它令我在這聽來陌生的國度中,看到一個不甚陌生的故事。一切都源於一件或許每天都會在黎巴嫩社區發生的雞皮蒜事。

一場口角之爭,碰巧遇上兩個極端固執的人,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戰火旋即升級,演變成法庭攻防戰。

雙方律師亦各出其謀,互揭瘡疤,勾起兩人不為人知的過去,並在新聞媒體推波助瀾下引起連場暴亂,牽連甚廣,撼動全國,甚至驚動總統出面調停。

劇情進展如此誇張失控卻又算得上合情合理且絲毫不突兀的原因,是因為導演選擇了將故事圍繞在兩個身分懸殊的人身上。Toni ── 一名黎巴嫩基督徒與Yassar ── 一名巴勒斯坦難民。

兩人的存在本身看來便充滿矛盾,他們之間的一場小爭端被無限放大的背後,其實蘊含著許多久未消除的歷史癥結。

戰爭或許早已結束,但傷疤卻一直刻在心底,不能磨滅,但又沒法視而不見。人民的內心深處似乎從未真正和解,戰爭,仍以另一種方式一直進行著。

電影所呈現的荒謬其實絕不陌生,同樣的故事放諸世上其他地方亦同樣可行,皆因歷史性教派衝突、難民問題、族群對立等早已成為世界性社會議題。

比起大多點到即止的電影,導演Ziad Doueiri 這次毫不畏懼,大膽粗暴地撕開國家傷口,再替其溫柔上藥。

難得的是導演觀察細膩與拿捏精準,在處理敏感議題上始終保持中立,即便在民情高漲時,仍能冷靜地讓觀眾看見事情的兩面。

沒有批判、沒有站在哪一邊,單純是想呈現國家的社會現況,企圖獲得更多人關注。不矯揉、不煽情,表現真摯誠懇,為觀眾們上了難能可貴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