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聖保羅堂 —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〡超珍貴五扇聖像彩繪玻璃窗,特色荷蘭式山牆建築!

0
香港聖公會聖保羅堂 —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〡超珍貴五扇聖像彩繪玻璃窗,特色荷蘭式山牆建築!

「聖保羅堂」位於主教山建築群。20世紀初,聖公會教徒林護、黃茂林和李維楨商議於中環興建一座華人教堂。「聖保羅書院」校長史超域牧師(Rev. Arthur Dudley Stewart)與華人信徒合作在書院旁興建一座共用的建築物,上層作為禮拜堂,下層用作課室。1911年10月28日落成啟用,取名「聖保羅堂」。戰後聖保羅書院遷往西營盤般含道,課室便改作聖保羅堂副堂和幼稚園,2009年12月18號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聖保羅堂,相片來源|Scarlett Chow

1922年重修後,1934年獲何明華會督之助,香港政府再撥地進行大規模擴堂,加建閣樓及牧師住宅。1938年「聖保羅堂」歸香港聖公會直接管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治時期,教堂被日軍佔用為憲兵訓練學校。大戰結束,日軍將教堂交還聖保羅堂。1950年撥款補償聖保羅書院,作為購買「伍廷芳堂」之建築費,改建為聖保羅堂副堂,更開辦幼稚園,初名「提多幼稚園」,於1969年易名為「聖保羅堂幼稚園」。

聖保羅堂,相片來源|Scarlett Chow

1971年聖保羅堂創立六十周年紀念,將「牧師樓」改名為「雪卿樓」,作為聖堂辦公及會議交際之所。

聖保羅堂(右為「雪卿樓」),相片來源|Scarlett Chow

聖保羅堂有十九世紀末新巴洛克式建築的神韻,正面的荷蘭式山牆(Dutch Gable)是巴洛克特色之一。荷蘭式山牆是文藝復興時期先在荷蘭、比利時一帶出現的建築,之後傳至歐洲各地,並融入巴洛克式建築中。

Mk2010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教堂上層入口有閣樓,雙坡頂以鐵架承托,屬折衷主意建築,以歌德復興式為主並糅合多種風格。

聖公會聖保羅堂,相片來源|香港四日遊

拱尖窗、扶壁和尖頂塔樓,兩則的圓窗和拱窗屬文藝復興風格。「聖保羅堂」祭壇後面的五扇聖像玻璃窗和兩旁的巨形管風琴十分珍貴。前者為「聖保羅書院」校長史超域牧師在1917年由英國寄贈。玻璃窗上展示《新約聖經》5位聖人,由左至右分別是聖約翰、聖彼得、耶穌、聖保羅及聖安得烈,兩則是天使浮雕。

聖保羅堂的聖像彩繪玻璃窗,相片來源|灼見名家

而祭壇兩旁各有一座舊式管風琴,左邊一座也由史超域牧師送出,1931年設置;右邊一座在3年後由林護的兒子林植豪、林植宣等捐贈。在閣樓中,裝有一幅保羅在雅典傳道的彩繪玻璃。

保羅在雅典傳道的彩繪玻璃,相片來源|聖保羅堂刊物。

教堂兩側的彩繪玻璃窗,內容是耶穌苦路及教會宗教意義圖案,後面是哥德色彩的窗框。

哥德色彩的窗框。

在右方的鷹型讀經台,從前放在教堂左方。

鷹型讀經台,從前放在教堂左方。

洗禮池連蓋,但原有的蓋已經遺失了。

洗禮池連蓋,相片來源|Soldier 的世界
Mk2010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聖公會明華神學院正門,相片來源|由 Mk2010自己的作品CC BY-SA 4.0

香港 | 香港聖公會聖保羅堂

地址 | 香港中環己連拿利1
電話 | +852 2521 0348
網址http://dhk.hkskh.org/stpaul/
電郵 | info@stpaulchurch.org.hk
交通 | 地鐵 中環站G出口8分鐘
開放時間
早堂聖餐崇拜 主日 上午 8
午堂崇拜 主日 上午 11
圖片及資料來源|官網,IG,FB,圖說香港歷史建築1920-1945
Google Map |